新农村_省农业院校科技推广服务联盟
首页 | 联盟简介 | 联盟章程 | 联盟组织 | 联盟理事会 | 联盟服务 | 科技专家 | 下载中心 | 联系我们
公 告
遴选推广专家及征集科技成果的通知 04月01日
联盟年度工作推进会议的通知 01月07日
关于召开联盟成立大会的通知 09月25日
友情链接 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涉农动态>>正文
今年黑龙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340万亩 丰收写满黑土地
2014-10-20 09:25   东北网



  刚踏上北大荒的黑土地,基层干部和种粮大户就迫不及待地分享丰收的喜悦:“今年的大丰收前所未有,气象条件好,各项措施得力,水稻、玉米、大豆全面增产!”据黑龙江省农委的农情调度,今年全省粮食生产有望夺得特大丰收。在秋收现场,压弯了腰的稻穗儿、挺拔饱满的大玉米,还有农民发自内心的笑声,都预示着这是个丰收年。

  东北大粮仓秋收咋样?
  ——“今年不仅收成好,玉米的收购价也不错”

  “去年这里还是一片汪洋,洪涝灾害让我们颗粒无收;今年赶上了好年景,各项措施得力,一垧地(15亩)能打十三四吨玉米,比往年增产15%以上!”站在自家地头,黑龙江农垦宝泉岭管理局290农场职工田明军格外高兴。

  田野里,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紧张工作着,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的香甜味道。田明军的地块儿大,收割机从这头开过去,再轰隆隆开回来,半小时一趟,一垧地的玉米就收获到手。

  “今年不仅收成好,收购价也不错。一吨玉米1500元,一垧地的玉米能卖2万元,刨去农药、化肥、农机等各项成本,一垧地能得1万多元。”田明军算着账,乐开了怀。“我家8垧地,今年种粮收入能有十几万元,还算不错啦。”

  离田明军家不远,农场职工李明种植的水稻也喜获丰收。“今年的长势比往年都好,一垧地能收十二三吨,至少增产10%。”

 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,黑龙江省富锦市上街基镇德安村的种粮大户刘桂月难掩心中欢喜,“测产结果出来了,玉米亩产超过1600斤,高出去年140斤!我种的600亩地今年预计净收入能达到20万元,比去年增收8万元!”

  黑龙江省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今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340万亩,同时气象条件有利,各项措施得力,各种农作物都播(插)得及时,预计粮食单产、总产都比去年增产3%至5%。

  在局部地区发生旱情的吉林省,由于及时进行抗旱浇灌、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实施了有效的人工增雨作业,干旱在较短时间内解除,对粮食生产整体影响不大。今年吉林省的粮食生产好于常年,略低于或接近去年,仍然是个丰收年。

  位于玉米种植黄金带的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,种粮大户李广臣告诉记者:“旱情对玉米确实有影响,但也只有十多天。从实打实测看,一垧地产量为14吨,相对去年的15吨而言持平略减,也算丰收年景。”前郭县农业局副局长毛森林说,干旱虽对玉米产生不利影响,却促成了水稻的增产。“七八月份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期,充足的光照恰恰有利于水稻生长,而且不利于稻瘟病发作。今年前郭县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5.4%,玉米比去年减产6%,水稻比去年增产9.5%。”

 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,截至10月16日,全国秋粮已收获82%,其中内蒙古已收86.9%,辽宁已收86%,吉林已收98.3%,黑龙江已收97.2%。从秋粮形势看,东北地区辽宁等地旱灾较重,但因秋粮面积增加,未受旱和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单产普遍提高,秋粮呈稳产趋势。

  今年为啥能丰收?
  ——抢前抓早,“黑色越冬”有讲究;科技增粮,农机农艺显神威

  “这就是我们共青农场今年的‘粮王’,一垧地打了17吨玉米,创了农场的高产纪录!”站在一望无垠的玉米田边,黑龙江农垦共青农场职工张小忠被推到记者面前,笑得有些腼腆。但一谈起“种粮经”,张小忠的话匣子就打开了。

  “要说今年丰收的原因,去年农垦大面积推广的秋整地可是立了首功,我们都管这个叫‘黑色越冬’。”张小忠指着脚下泛着油光的黑土地,解释说:“往年秋收完了就没事了,现在秋收完后马上用大农机再翻一遍地,起好垄,来年开春直接播种就行。”

  这样做有啥好处?
  “首先是抢农时,往年都是5月下旬才能播种,今年4月28号就把玉米种播下了,生长期延长了一个月。以前春天遇上低温冻害,地整不好,播种要拖到6月份了。”张小忠说,更大的好处还在于种地、养地相结合,利用大农机深翻土地的深度可达40厘米,土地的蓄水保墒能力和土壤活力都明显增强,每公顷可多蓄水约400吨,粮食亩产能增加200斤。据介绍,黑龙江垦区去年来全面推广深松整地技术,农机、农艺相结合,为秋粮增产发挥了大作用。

  抢前抓早,科技增粮,不仅体现在秋整地上。在黑龙江垦区采访,记者发现不少稻田旁边建起了一个个塑料大棚,大棚前都堆起了一个个梯形的黑土包。

  “这是为明年育秧准备的秋备土,细细筛过两遍,过两天就把它们平铺到大棚里去,专业术语叫‘秋做床’。提前做好准备,春天温度适合就可以抢抓农时,为水稻生长发育赢得宝贵时间。”宝泉岭农场场长吴向东介绍,苗好八成田,这两年垦区狠抓水稻育秧的专业化、标准化管理,为水稻增产立了大功。

  宝泉岭农场新建的智能化浸种催芽室宽敞明亮,足有几千平方米,室内的湿度、温度全部由电脑控制。“北方春天气温低,以前农民都是在自家的土炕上浸种。现在农场统一管理,种子先在这里浸种10天,再移栽到大棚里育秧,30天后再统一栽插到地里。这样育出的秧苗一致、壮实,为增收打好了基础。”吴向东自豪地介绍。

  不仅是垦区,黑龙江省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是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年。今年黑龙江整合资金4亿多元,支持农村新建水稻育秧大棚2.67万栋、智能化催芽基地200个,改变了过去水稻催芽“大缸泡”“炕头烙”的传统低水平局面,水稻智能化催芽和大棚化育秧比例分别达到86.4%和69.4%。

  种粮大户刘桂月告诉记者,今年丰收除了天公作美,还得益于生产模式上的创新。“高产创建推广大垄双行栽培模式,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,大垄双行有利于合理密植,每公顷保苗达8万株,比原来多种2万株,还利于保温、提高肥料利用率。”

  稳产增产长效机制咋形成?
  ——依靠科技提升防灾减灾能力,培育新型农民,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

  灾害,是今年粮食生产绕不过的话题。如何在自然灾害多发、频发的情况下实现粮食的稳产、增产,农业部门一直在探索。

  “幸亏今年选了抗旱、抗倒伏的优良品种,要不然产量还会减。基础设施也很重要,能浇上水的地块儿产量都还说得过去。”吉林省前郭县王府站镇农民李广臣说。在榆树市,沿江沿河18个乡镇已建成旱能浇、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200万亩,靠天吃饭的局面初步改善。

  “这几年我们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,从品种选育、病虫害防控、标准化生产、社会化服务等多方面着手,依靠科技提升防灾减灾能力。”黑龙江农垦红卫农场场长王凤龙表示。

  据介绍,针对寒地水稻的生长特性,垦区重点推广应用集中智能化浸种催芽、高速机械插秧、机插侧深施肥、GPS卫星定位自动导航、航化作业、促熟增产等农业生产新技术,进一步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。

  红卫农场职工刘正国对此深有感触。“我们这儿的水稻最怕稻瘟病,如果防治不当会减产30%—40%左右。现在提倡‘防病健身’相结合,一般在水稻的10叶期农场会统一组织飞机航化作业,既保证不得病,又能促早熟。”

  说起新技术的应用,农场职工大多头头是道。一问才知,每年冬闲都是他们的集中培训时间,一年到头,根据农时还会进行各种形式的现场观摩、集中授课。绥滨农场场长李思军说:“粮食稳产、增产,关键要看技术到位率,要把技术措施转化为农场职工的行动。只有提高这一群体应用科技的能力,才能切实保障粮食安全。”

  农垦地块集中,便于大规模作业,地块分散的农村怎么办?记者采访发现,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,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。富锦市上街基镇农机推广中心主任周宏芳说:“今年镇上推广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要求土地连片才能发挥效果,新型经营主体有成片的标准化农田,最适合该技术,适合大型农业机械作业,以前小农机每天只能收4公顷,大农机则能达到40公顷,作业效率提高了9倍。”

关闭窗口
设为首页   加入收藏
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
©2015  黑龙江省农业院校科技推广服务联盟秘书处  电话:+86-451-55190828
地址:中国 哈尔滨 香坊区 木材街59号   邮编:150030